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青岛市控制五市三区人口机械增长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9 14:54:31  浏览:894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岛市控制五市三区人口机械增长暂行规定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控制五市三区人口机械增长暂行规定

(1996年3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 青政发〔1996〕42号)


  第一条 为加强对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胶南市、莱西市、黄岛区、崂山区(不含高科园,下同)、城阳区(简称五市三区)人口机械增长的计划管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人口机械增长,是指从本市行政区域以外进入五市三区办理常住户口登记(以下简称落户)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


  第三条 五市三区人口机械增长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总量控制,统一计划管理。


  第四条 青岛市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办公室负责五市三区人口机械增长的计划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负责五市三区人口机械增长的政策研究;
  (二)审核五市三区提报的人口机械增长中长期和年度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下达执行;
  (三)会同市公安局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 对进入五市三区落户的人员,实行落户许可证和户口准迁证同时并用制度。
  落户许可证由青岛市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办公室统一印制,按照年度计划指标分发给五市三区。
  对准予落户的人员,由各市区发给落户许可证,一人一证。公安、粮食部门凭落户许可证、户口准迁证及其他有关证件办理户粮手续。


  第六条 根据国家、省、本市有关规定,进入五市三区落户的下列人员,由市单列计划指标:  (一)现役军官的随军家属,军队转业干部及随迁家属;
  (二)复员退伍军人;
  (三)按国家、省、市规定招收的大中专、技校学生和分配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四)按国家、省、市的专项规定允许进入五市三区落户的其他人员。


  第七条 成建制迁入(或新建)单位的人员需在五市三区落户的,经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单列计划指标。


  第八条 人口机械增长计划系指令性计划,各市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对擅自突破计划的,必须严肃处理。 


  第九条 五市三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青岛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条 本规定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青岛市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汉政办发〔2008〕91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中市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九月一日



汉中市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卫生管理

第三章 餐饮业经营场所卫生要求

第四章 采购和贮存卫生要求

第五章 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

第六章 餐饮具的卫生要求

第七章 餐饮服务和外卖食品的卫生要求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管理,规范餐饮业卫生行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餐饮业卫生监督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含外卖服务)并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宾馆、饭店、点心店、茶室简餐、咖啡厅、酒吧、以及单位和学校的集体食堂等。

餐饮外卖服务是指餐饮业经营者提供外卖盒饭、半成品套菜、家庭饮食等服务的经营行为。

第四条 新建、扩建、改建餐饮业场所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二章 卫生管理

第五条 餐饮业经营者必须先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

第六条 餐饮业经营者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星级宾馆应当设立食品卫生质量管理机构,配有合格的管理人员。

第七条 餐饮业经营者应当根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 造成食物中毒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餐饮业经营者,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向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病人,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 餐饮业经营场所卫生要求

第九条 餐饮业经营场所应当符合《陕西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规定的场地要求:

(一)具有与供应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冷藏、原料储存、加工、洗涤、清洗消毒、烹调、就餐等专用场地;

(二)经营干点、湿点和饭菜的,经营场所的面积应分别不小于8、20、25平方米,兼营其他品种的,其场地面积需要另行增加;

(三)经营饭菜的,主厨房(含生加工、切配、烹调场地)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餐厅50座以上的,主厨房不小于25平方米。餐厅100座以上的,主厨房不小于50平方米;

(四)厨房(包括主厨房、凉菜间、熟食卤味专间面积之和)与餐厅面积之比不小于1:2。咖啡厅、茶室、酒吧和其他不制作直接入口食品(如火锅、烧烤等)的,其厨房与餐厅面积之比不得小于1:3;各功能用房及其专用设施务必标识清楚,专间专用;

(五)厨房内净高度不低于2.5米并保持良好通风;

第十条 餐饮业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并配备相应的更衣、盥洗、照明、通风、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其中存放废弃物的设施要加盖密闭,并及时清理。



第四章 采购和贮存卫生要求

第十一条 餐饮业经营者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采购食品时从原料到成品应当索证,建立完整的索证资料和进货验收记录。

第十二条 禁止采购下列食品:

(一)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二)无检疫、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

(三)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四)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

第十三条 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和良好通风,无霉斑、鼠迹、苍蝇、蜂螂。

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禁止在贮存食品的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第十四条 贮存、运输、装卸食品的工具、用具应当保持清洁,运输冷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保温设备。



第五章 餐饮加工卫生要求

第十五条 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

(一)取得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利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加工工作;

(三)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部应当用流动水洗手,并消毒;

(四)不留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

(五)不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六)服务人员应当穿着清洁、统一的工作服,厨房操作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白色工作衣帽。

第十六条 食品加工人员应当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第十七条 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洗净后的食品原料应上净菜架。

第十八条 用于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砧、板、桶、盒、筐、抹布以及其它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第十九条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以及半成品分开存放。

第二十条 在烹饪后至食用前有超过2小时存放期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经冷却后再冷藏。凡隔夜或隔餐的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供应食用。

第二十一条 制作水果汁、蔬菜汁和水果冷盘的,应当由专人在专间操作。所需水果、蔬菜和所接触的工具、鲜榨机应当清洗,并经有效消毒。

第二十二条 餐厅供应的熟食(冷荤、凉菜、冷菜)应在冰箱内留样24小时,每一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

第二十三条 加工生鱼片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用于加工的生食水产品种为鲜冻的三纹鱼、金枪鱼、狮鱼、鲷鱼等深水海鱼、鲜冻北极贝及活的象鼻蚌和活的龙虾;

(二)加工场地必须专用、固定,与其它食品加工场地的距离不小于2米;

(三)加工用具必须专用,固定存放,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

(四)加工与供应的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l小时;

(五)加工后的生食水产品应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并使用保鲜膜分隔。

第二十四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使用。



第六章 餐饮具的卫生要求

第二十五条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

大中型饮食业经营场所应当设有餐具湿热消毒设施。禁止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第二十六条 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二十七条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专用的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保洁柜、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第七章 餐饮服务和外卖食品的卫生要求

第二十八条 餐厅店堂应当保持整洁。在餐具摆台后或有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当回收保洁。

第二十九条 餐厅服务人员发现或者经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应当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应当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作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的安全卫生。

第三十条 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分检、传递食品。专用工具应当定位放置,货、款分开,防止污染。

第三十一条 供顾客自取的调味料,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三十二条 外卖食品的包装、运输应当符合有关卫生要求,并注明制作时间和保质期限。

禁止销售和配送超过保质期限或腐败变质的食品。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餐饮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三十四条 熟食卤味、糕点、外送盒饭的制作、供应的卫生要求按相应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起实施。



关于印发《喀什地区土地开发整理考核办法(暂行)》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


喀署办发[2008]79号


关于印发《喀什地区土地开发整理考核办法(暂行)》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直有关单位:

  为认真做好各县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根据中共喀什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制定了《喀什地区土地开发整理考核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具有较强操作性、实用性,对于推动我区土地归并整理、增加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增加农民收入都有重大的意义。现将《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日





喀什地区土地开发整理考核办法(暂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喀什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增加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结合实际,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实行土地开发申报制度
各县市人民政府在实施土地开发前,必须向地区国土资源管理局申报,并将开发土地的1:1万现状图、位置坐标、分宗地统计表等有关资料报送地区国土资源局。由地区国土资源局会同地区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到实地调查确认后实施,凡是不申报或者申报资料不完备的,将不予验收。
需要开垦未利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开垦土地所在县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土地开发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1、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设计任务书或县市主管部门批准的有关文件;
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3、发展改革、农业、水利、畜牧、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
4、土地开发用地项目呈报审批表;
5、土地开发用地现状图、规划设计图及勘界图。
未经依法审批开发增加的耕地,不得纳入年终考核指标。
二、实行土地归并整理报批制度
各县市实施土地归并整理前,必须以乡镇为单位绘制整理土地的位置草图,注明土地面积及田间道路、渠道等线状地物的长度、宽度,经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核实现状后上报地区国土资源管理局。由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地区农业、林业、水利部门实地踏勘,确定土地归并整理前的面积和位置。
三、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验收
土地开发整理单位和个人,按要求完成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后,应及时向地区国土局提交验收申请,由地区国土部门会同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对各县市当年土地开发符合要求的耕地,认定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对符合土地归并整理要求的,按照整理后的现状,核定新增耕地面积,两项之和作为各县市当年新增耕地量。未提出验收申请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律不纳入当年新增耕地面积考核。
四、开发新增耕地纳入国家后备耕地
开发土地申请经国土资源部门审核符合要求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开垦区内,按下列规定权限审批:
1、一次性开垦荒地30公顷(450亩)以下的,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地区行政公署备案;
2、一次性开垦荒地30公顷(450亩),不足60公顷(900亩)的,由地区行政公署批准;超过60公顷(900亩)不足600公顷(9000亩)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3、一次性开垦荒地超过600公顷(9000亩)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所谓一次性开垦,是指用于同一个项目,在同一宗土地上进行的开垦。
地区、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受理土地开发单位和个人申请后,凡材料齐备并符合要求的,应当在10日内上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有权属争议的土地,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开发。
五、建立土地开发整理统计制度
各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统计、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年度进行土地开发治理新增耕地面积统计,每年11月30日前将新增耕地详细档案资料报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由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审核当年土地开发整理情况,并建档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