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泥河湾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7:21:41  浏览:95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泥河湾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泥河湾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


国办发(2002)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的河北泥河湾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国务院审定,现予发布。
河北泥河湾等17处自然保护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物种和生境的稀有性、典型性与代表性,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认真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建设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高标准建设和保护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务院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检查和监管,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
二OO二年七月二日

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共计17处)

河北省
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
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省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省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省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省
炎陵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
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省
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藏自治区
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省
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实施细则

江苏省政府


江苏省《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实施细则
江苏省政府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符合《条例》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的退伍义务兵,须持有下列证明:
(一)因战、因公负伤(包括因病)致残,须持有团以上级别的部队医院出具的“医疗诊断证明书”,并有经师卫生部门审核、军以上卫生部门批准的“评残审批表”和“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
(二)患病基本治愈,但不适宜在部队继续服现役的,以及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半年未愈、但病情基本稳定的,须持有原诊断治疗病历,并经团以上级别的部队医院证明。
第三条 退伍义务兵除《条例》第二条规定的以外,还包括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提前退出现役的。
第四条 接收退伍义务兵时间,除特等、一等伤残军人和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半年不愈、但病情基本稳定的,可由部队随时直接商请原籍县、市的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个别安置外,其余均按《条例》规定执行。
第五条 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必须坚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退伍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其入伍前户口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接收安置。对在外省、市入伍的退伍义务兵,因在服役期间其父母双方已迁入我省居住,或入伍前父母一方已迁入我省居
住,另一方在军人服役期间迁入我省,原征集地无直系亲属,或因其它特殊情况,要求来我省落户安置的,经省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审查批准后,各地公安、粮食部门应予办理户口、粮油关系,并与当地的退伍义务兵一样予以安置。
第六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建立退伍军人安置领导小组,下设安置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负责办理退伍义务兵接收安置的日常工作。区、乡、镇不设安置办公室,指定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
接收安置退伍义务兵所需经费,由各级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根据实际需要,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年度预算,由财政部门给予安排,单独列支。
第七条 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时,当地人民政府应热情欢迎,亲切接待,并通过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遵纪守法和勤劳致富的教育。
第八条 义务兵退出现役时,其档案须由部队派人送达或邮寄至原征集地安置办公室。凡个人携带档案的,安置办公室不予接收。
第九条 退伍义务兵原是农业户口的,由当地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按下列规定安置:
(一)对确无住房或严重缺房的,要通过自力更生、集体帮助,辅之国家必要补助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对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以上的,可转为安置地城镇户口,粮油定量供应,安排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对在对越防御作战中荣立三等功的,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适当工作。
(三)各用人单位向农村招收工人时,应安排一定的比例,优先录用退伍义务兵。对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超期服役的退伍义务兵和女性退伍义务兵,应给予适当照顾。

(四)对孤儿(入伍前父母双亡,由集体或亲属抚养长大),可根据各地的条件,在县属大集体单位或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五)对在服役期间,父母双方转为城镇户口,原征集地农村无直系亲属,回农村安置确有困难,退伍时要求到父母所在地落户安置的,由父母所在单位和当地公安机关证明,市、县安置办公室填写《农村籍退伍义务兵安排工作呈批表》,报省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审查批准后,可在父
母所在地转为城镇户口,粮油定量供应,安排到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
第十条 对伤残退伍义务兵,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安置。
(一)对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的安置。特等、一等革命残废军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由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接收入院休养治疗:1.因伤残后遗症,需要经常医疗处理的;2.生活需人护理,回家安置家属不便照顾的;3.独身一人,无依无靠,不便回乡安置的。
对不符合入院条件的,或者虽符合入院条件,但本人愿意回家休养的,原征集地应予接收,并允许其到县城或配偶居住地城镇安置。对需要建房的,由安置地的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安排,对其配偶及十六周岁以下(或未超过十八周岁仍在校读书)的子女,原为农业户口的,可转为城镇
户口,由当地公安、粮食部门审查办理户口、粮油关系。
(二)对因战致残的二等、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原为农村户口的,可在安置地区转为城镇户口,粮油改为定量供应,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对因公(包括因病)致残的二等、三等革命伤残军人,户口性质不变,在县、乡(镇)企事业单位并安排适当工作。
(三)对患有精神病退伍义务兵的安置。对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的,当地卫生、民政部门应及时安排住院治疗,所需费用由民政部门结算;对病情较轻,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应送回家疗养,对其中生活严重困难的,当地民政部门酌情给予补助。
第十一条 对原是城镇户口的退伍义务兵的安置,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服役前没有参加工作的,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实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办法。各部门、各单位(包括中央和省属企事业单位),都要把接收安置退伍义务兵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得拒绝接收当地政府分配的安置任务。
(二)服役前原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按《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给予安置。对确有正当理由(包括原是集体所有制单位的正式职工),本人不愿意回原单位复工复职的,可由退伍安置办公室视情另行安排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
(三)每年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可由劳动部门先下达分配计划,安置办公室根据计划进行分配;对有特殊情况并征得当地劳动部门同意,也可由安置办公室先进行分配,再由劳动部门统一结算劳动指标。
(四)退伍义务兵退出现役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安置办公室不再负责分配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社会待业人员对待:
1.无正当理由,三个月不到安置办公室报到的;
2.接到分配工作的通知后,逾期半年无正当理由不到单位报到的。
(五)服现役期未满,因下列原因之一,经部队师以上机关批准,提前退出现役的,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不负责安排工作,按待业人员对待:
1.入伍前有犯罪行为或犯有严重错误,明显不符合《关于征集兵员政治条件的规定》的;
2.入伍后因刑事犯罪(过失罪除外),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处罚的;
3.入伍后被处以劳动教养的;
4.图谋行凶、自杀或搞其他破坏活动,继续留队有现实危险的。
(六)对被部队除名或开除军籍的义务兵,由原征集地公安部门凭部队师以上机关出具的证明,依照户口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落户手续,按待业人员对待。
第十二条 义务兵从兵役机关批准入伍之日起至部队批准退出现役止,为服现役的军龄。满十个月的,按周年计算。退伍后新分配工作的,其军龄和待分配的时间计算为连续工龄。入伍前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其入伍前的工龄和军龄连同待分配的时间一并计算为连续工
龄。农村籍义务兵退伍后,由劳动部门安排就业或自行找到工作,列入正式编制的,其军龄和参加工作后的工龄应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本省有关规定与本《实施细则》相抵触的,按本《实施细则》执行。
注:江苏省人民政府1989年1月27日苏政发〔1989〕16号文印发



1989年1月27日

中国民用航空局法规起草、制定程序的规定

民航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法规起草、制定程序的规定
民航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民用航空法规的制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法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民用航空法规是全国人大、国务院及中国民用航空局为领导和管理民用航空各项工作而按规定程序制定的符合下列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一)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能在较长时间内普遍适用;
(三)内容通常用条文表达。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内部的具体工作制度、文件、对具体事项的通知、布告、公告以及行政处理决定,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起草和制定的有关民用航空的法规包括:
(一)法律草案,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后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公布;
(二)行政法规草案,报国务院审议发布或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
(三)行政规章,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
第四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行政规章的名称为“规定”、“规则”、“办法”、“细则”、“规程”、“标准”。
对民航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规定”或“规则”;对某一方面行政工作作部份的规定,称“办法”;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细则”;对某一方面工作所作的重要技术规范,称“规程”或“标准”。
第五条 起草和制定民用航空法规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符合宪法、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二)有利于民用航空事业健康、有秩序、高效率地发展;
(三)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贯彻民主集中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四)尽量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和国际通用办法,以适应民用航空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章 立法规划与计划
第六条 编制民用航空立法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立法规划与计划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各有关室、司、局分别提出关于本部门业务的立法项目建议,由政策法规司通盘研究,综合协调,拟定规划和计划草案,报中国民用航空局领导审批。属于经国务院审议或批准的法规的立法规划和计
划须上报国务院审定。
第七条 立法规划和计划的项目建议应包括项目名称、起草单位、起草负责人、立法的原因和目的、完成时间、经费予算等内容。立法计划还应包括具体完成日期。
第八条 五年规划应在前一个五年规划期满前六个月内进行编制,在新的五年规划开始后六个月内下达;年度计划应在该年度计划前一年最后一个月内进行编制,在新年度开始后一个月内下达。
第九条 立法规划和计划由政策法规司负责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政策法规司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规划和计划所列项目的具体安排作适当的调整。
第十条 各协会、团体和个人均可向中国民用航空局政策法规司提出制定民用航空法规的建议。政策法规司应对建议进行研究,作出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回复建议人。

第三章 法规起草与修改
第十一条 对列入规划和计划内的立法项目,应按以下类别起草:
(一)报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的民用航空法规以及综合性的民用航空法规由政策法规司负责组织起草;
(二)单行的民用航空法规由各个有关室、司、局负责组织起草:
(三)对于重要、复杂的民用航空法规的起草,原则上应成立起草小组。
第十二条 草拟法规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拟定起草大纲,提出起草工作报告;
(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草拟法规草案;
(三)印发法规草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四)召开讨论会或专家论证会,修改、确定送审稿。
第十三条 法规一般应对立法目的、根据、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具体规范、解释权、施行日期等作出规定。
第十四条 法规内容用条文表达,每条可以分为款、项、目,款不冠以数字,项和目冠以数字。法规条文较多的,可以分章,章还可以分节。整个法规应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用语准确,文字简明。法规必须使用标准语言,不得使用方言,不得比喻、夸张、形容和修饰。对于特定含
意词汇,应有明确的定义和说明。
第十五条 法规的修改,按法规的起草程序进行,并按第四章规定的程序进行审议和发布。
第十六条 对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完善的法规,可在法规名称上冠以“暂行”或“试行”。
第十七条 对旧法规进行修改后,应在新法规中明确宣布废止相应的旧法规或相应的旧法规中失效的部分。

第四章 法规的审议与发布
第十八条 确定的法规草案送审稿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有关室、司、局领导核签后送交政策法规司,政策法规司负责审核后草拟审查报告,连同草案送审稿一并送中国民用航空局领导审核后由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或者由局长审批。
第十九条 送审法规草案,应将制定该法规的说明报告及有关参考材料一并附送。
第二十条 送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审议的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由局长签发上报国务院。对草案中与有关部门协商未取得一致的意见,要一并上报。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批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行政法规,由局长签署中国民用航空局令发布。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行政规章,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签署中国民用航空局令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局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的行政规章,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与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人联合签署,以中国民用航空局和有关部门令发布。
第二十二条 上条所指的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由政策法规司草拟送批,内容包括批准机关、发布机关、序号、法规名称、通过或批准日期、发布日期、施行日期等项内容。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民用航空法规发布后刊登《中国民航报》。民用航空法规的外文正式译本由政策法规司负责组织审定或按规定上报国务院法制局审定。
第二十四条 民用航空法规的起草单位应在法规发布的同时将法规的正式文本25份通过政策法规司报国务院备案。
第二十五条 中国民航地区管理局草拟的适用于该地区的民航行政规章的草案送审稿,由政策法规司会同有关室、司、局审核后写出审查报告,按规定程序审批后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或者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由中国民航地区管理局发布施行。
第二十六条 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政策法规司负责按年度对民用航空法规进行清理和汇编。对于失效和废止的法规要及时公布。
第二十七条 对于全国人大、国务院送中国民用航空局征求意见的法规草案,由政策法规司负责征求有关室、司、局的意见,草拟复函报中国民用航空局领导审核批发。

对于国务院各部、委、局送中国民用航空局征求意见的法规草案,除重要的以外,由政策法规司征求意见后回复。
民航法规草案需征求国务院有关部、委、局意见时,以中国民用航空局名义或以政策法规司名义发送征求意见。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政策法规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民用航空规章制定程序》同时废止。



1990年4月29日